摘要:简要介绍某煤化工企业循环水系统中微生物、藻类的滋生环境,分析了微生物、藻类对循环水系统管道、冷却塔、换热器及水处理 药剂产生的影响。提出通过对杀菌剂进行优选和杀菌方案进行优化,形成一套适合该企业补充水水质特点的微生物、藻类控制方案,确 保全厂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。
关键词:煤化工;循环水;生产优化
某大型煤化工企业新建以煤炭为原料,经气化、净 化、合成甲醇后由甲醇催化转化为乙烯、丙烯,再经过聚 合最终成为聚烯烃产品的项目,2019 年投料试车打通 全流程,2020 年转入商业化运营,其中循环水装置为其 配套公用工程装置之一,也是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 重要的环节,循环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与否直接影响 到后续工艺生产装置的安全、环保、稳定运行。 该公司循环水共由三个循环水场组成:第一循环水 场主要为 S-MTO、LLDPE、聚丙烯、甲醇合成、硫回收、 压力罐区、酸碱罐区、甲醇罐区及污水处理厂提供循环 冷却水;第二循环水场主要为气化装置、净化装置等提 供循环冷却水;第三循环水场分两个系列,热电循环水 系统为热电装置提供循环冷却水,空分循环水系统为空 分、空压站、冷冻站等提供循环冷却水,工艺流程见图 1、图2、图3。
1 工艺说明 (1)冷却塔单元 来自界区外的温度小于 42℃、压力大于 0.25 MPa 的热水经上塔管线进入冷却塔中。在塔顶,循环热水通 过分配管线和喷嘴分配后进入塔内,然后在塔内被填料 进一步切割分散,并与由安装在塔顶的风机从塔的底部 抽吸进入塔内的冷空气逆流直接接触而进行热交换。 在接触和热交换过程中有一部分热水蒸发进入到空气 中,循环热水由此被冷却至32℃之下。根据温度高低开 停风机,并调节进入冷却塔的水量分配。
(2)加药单元 缓蚀阻垢剂和分散剂由计量泵从药剂罐中抽起,送 入吸水池中,加药量的大小根据自动加药系统控制或分 析报表中的分析药剂浓度来控制,确保药剂控制浓度在 规定范围内。 将非氧化性杀菌剂通过加药泵(水射器)加入吸水池 中,使杀菌剂浓度在循环冷却水中达到100~120 mg/L, 起到杀菌灭藻的作用,达到控制水中细菌总数的目的。 固体氯酸钠经化盐设备配制成水溶液(浓度33%)和 盐酸(浓度31%),在计量调节系统、自控系统的作用下被 定量输送到反应罐内,在一定温度下经过负压曝气反应 生成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气液混合物,经吸收系统吸收制 成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混合消毒液,投加到循环水系 统中。
(3)旁滤单元 为控制循环水的浊度,循环水量的3%~5%的回水被 送至旁滤池。循环水在旁滤池中经过滤料层的过滤,其浊 度降到5 mg/L以下。随着过滤的进行,水通过滤料层的 阻力将逐渐上升,使过滤室的进出口压差逐渐上升,当升 至一定值时,或过滤时间到设定值时,旁滤池将自动进行 再生或反洗操作,对滤层进行清洗,使其阻力降低。
(4)塔下水池、吸水池和循环水泵单元 在每组冷却塔池下,分别设有一根排污管线,用于 塔池排污。在回水总管上安装排污阀,用于正常排污, 以控制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在4~6倍。为弥补由蒸发和 排污带来的水量损失,设有补充水管线向吸水池补充生 产补充水和回用水,一循补充水 65%为生产补充水, 35%为 RUD2 回用水;二循补充水 50%为生产补充水, 50%为 RUD1回用水;三循环热电补充水全为生产补充 水,空分补充水 55%为生产补充水,45%为 RUD2 回用 水。补水量的大小由液位电动自动调节阀自动控制。
冷却后的循环水进入到塔底的吸水池中,正常情况 下由循环水泵加压至 0.55 MPa(三循热电系列 0.45 MPa)以上,送往界区外的换热装置作冷却工艺介质 使用。 (5)清净水池单元 循环水、排污水、旁滤反洗水排入清净水池,经立式 提升泵后进入清净废水处理系统。
3 微生物、藻类对循环水系统的危害 (1)降低换热器上循环水的冷却效果。 (2)换热器中循环冷却水的通道被堵塞,循环冷却 水通道的有效面积减少,从而降低冷却效果。 (3)影响循环冷却水在冷却塔填料上的分布,降低 冷却塔的冷却效果。 (4)降低阻垢剂和缓蚀剂的阻垢与缓蚀作用,造成 设备管道的腐蚀,影响系统的长周期稳定运行[3] 。
4 微生物、藻类的生长条件和环境因素 煤化工循环水系统特殊的生态环境恰恰满足了微 生物、藻类生长繁殖需要的各种条件,导致了循环水系 统中的微生物、藻类迅速生长繁殖。
4.1 适宜的温度和pH值 煤化工循环水系统温度大多在 30℃~42℃,pH 值 在 7.0~9.0 之间,为循环水系统中微生物、藻类的繁殖 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4.2 溶解氧 煤化工所用循环水系统为敞开式,循环水在冷却塔 里的喷淋与曝气过程为微生物、藻类的生长提供了大量 的溶解氧,为微生物、藻类的繁殖创造了最佳条件。
4.3 细菌数 当循环水中细菌数低于 105 个/mL 时,水中粘泥故 障发生率较低,细菌数大于 105 个/mL时,水中粘泥故障 率大大增加。
4.4 浊度 粘泥的形成与循环冷却水中浊度的高低密切相关, 煤化工循环水系统要求浊度大于25 mg/L,超过25 mg/L 时,很容易形成粘泥,导致缓蚀阻垢剂很难在设备表面 和管道内部形成保护膜。
5 微生物、藻类控制 循环水系统在夏季时常常出现菌类大量繁殖的情 况,滋生大量生物粘泥,凉水塔壁、填料表面均附着有青 苔、绿藻和一系列絮状、条状物。循环水的浊度、化学需氧 量及设备腐蚀速率升高,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微生 物、藻类的大量繁殖。目前针对夏季循环水系统出现的问 题,通过对杀菌剂的优选和杀菌方案的优化,对杀菌剂投 加点的改变和增加,对二氧化氯发生器中氯酸钠浓度的改 变,盐酸、氯酸钠药剂配比的优化,增加粘泥量测定设备, 对粘泥量进行测定等技术,最终通过优化改造,形成一套 适合该公司补充水水质特点的微生物、藻类控制方案[4] 。
5.1 优选杀菌剂 通过与提供循环水处理药剂厂家工程师交流,根据 循环水系统补充水的特点,为循环水系统特别制定了几 种杀菌剂配方,见表1。
5.2 优化杀菌方案 为了在适合微生物、藻类生长的循环水系统中能 有效地控制微生物、藻类活动,结合技术经济性考虑 和循环水系统实际的运行情况,为了避免系统中微生 物、藻类可能产生的抗药性,使系统中细菌始终处于 理想状态,我们在原设计氧化性杀菌剂采用二氧化氯 连续投加的基础上,采用冲击性交替投加 SS411ECH 和 SS531ECH 两种非氧化性杀菌剂的方法,同时每季 度投加 SS311ECH 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杀菌剥离,将沉 积在管道及设备内壁的粘泥进行剥离,剥离 24 h 后, 对 系 统 进 行 快 速 换 水 ,使 循 环 水 系 统 浊 度 降 到 最 低[5] ,见表 2。
5.3 优化杀菌剂投加位置 循环水原加药管线安装在距吸水池边沿 0.5 m 处, 经过摸索探讨,结合GB 50050-201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 理设计规范的规定“氧化型杀生剂宜投加在冷却塔集水 池出口的对面和远端的池壁内并多点布置,药剂宜投加 在冷却塔水池出口或吸水池中,且宜深入正常运行水位 下0.4 m处”,通过改造将药品投加点选择在吸水池接近 格栅处,深入吸水池正常水位下 0.4 m 处,此处水流速 大,能加快药液的扩散,缩短吸水池内药液浓度均衡 时间。
5.5 杀菌剂投加工艺流程改造 循环水有南、北两座凉水塔池,北侧凉水塔池向阳, 日照充足,微生物、藻类繁殖比南侧快,南、北两侧只有南侧吸水池一路有加药管线,药液只能加到南侧吸水 池,通过联通管扩散到北侧吸水池,导致北侧吸水池出 现药液浓度低和杀菌效果差的问题,为此在北侧吸水池 增加一路加药管线,使南、北吸水池内同时进行药剂投 加,以使南、北吸水池内药剂浓度均匀,减少药剂投加 量,提高水处理效果。
5.6 改造优化二氧化氯发生器 (1)改变氯酸钠配置浓度,优化盐酸和氯酸钠进反 应釜比例 二氧化氯发生器运行初期,按设计的氯酸钠和盐酸 配比,将氯酸钠固体与水按 1∶2 比例配置,盐酸和氯酸 钠按 1∶1 比例进入二氧化氯发生器。但是运行中发现 管线内氯酸钠结晶,致使氯酸钠管线堵塞,影响二氧化 氯发生器的运行,为此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后,确定将氯 酸钠固体配置成 33%的浓度,盐酸和氯酸钠按 1∶1.4的 比例进入二氧化氯发生器,从而杜绝了氯酸钠管线结晶 堵塞。 (2)增加二氧化氯发生器反洗流程 原设计二氧化氯发生器无法进行反洗,因为反洗时 反应釜内的二氧化氯气体会通过室内的曝气管溢出,使 二氧化氯进入室内,造成危险。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 造:在原曝气管上增加三通和阀门,另增加一路曝气管 至吸水池,从而增加二氧化氯发生器反洗流程。反洗时 切换曝气管线流程,使反应釜内的二氧化氯气体经曝气 管排至吸水池内。改造后,定期对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 反冲洗,杜绝了反应釜内沉淀物堵塞管道。改造后二氧 化氯发生器运行稳定。
7 结论与建议 (1)从表 3各项水质分析数据平均值看出,循环水 系统各项指标控制较低,系统运行情况较好,确保了循 环水系统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。间断交替投加两种非 氧化性杀菌剂,定期投加杀菌剥离剂的方案是中安联合 循环水系统当前最有效的微生物、藻类控制方法。 (2)循环水运行过程中时常有介质泄漏现象,需要 及时查漏,采取应急措施,同时及时处理泄漏的换热器。 (3)回用水 1 和回用水 2 的水质不稳定,需要污水 装置加强运行,保证回用水水质合格
相关文章
- 禽类屠宰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案例 2021-04-29
- 电镀废水回用对废水处理设施的影响 2020-10-27
- 膜分离技术在含油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2020-06-05
- 地埋式一体化 MBR 膜污水处理装置在黄委节水机关建设中的应 2021-03-25
- 煤化工浓盐水处理工艺 2019-11-21
最新文章
- 城镇污水处理厂全流程水质管理方法分析 2023-01-29
- 高排放标准下某高新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 2023-01-16
- 一种树状多支化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 2023-01-14
- 地层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偏高原因分析与治理 2023-01-13
- 浅谈胶印润版液的净化循环使用 2023-01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