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济南乾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站,真诚为您服务!

济南乾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

破乳剂 除油剂 脱色剂 COD去除剂 重金属捕集剂 膜防污堵剂 混凝剂 絮凝剂

咨询服务电话:

13793114545

新闻资讯
山西省闭坑煤矿酸性老窑水的形成机制及防控修复思路
来源:济南乾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2-01-29 10:23:54 浏览次数:
作者:雷,刘利军 (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,山西太原,030027)

摘 要: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,煤矿的大量开采在带动山西经济社会高速 发展的同时,也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。以宁武县某闭坑煤矿老窑 水为例,介绍了老窑水现场污染状况及水质特征,阐述了老窑水形成机制 及危害,提出了适宜的防控修复技术方案,有望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闭坑 煤矿酸性老窑水的治理积累经验,提供示范。

关键词:煤矿;酸性老窑水;危害;修复治理

煤炭是我国的支柱能源,伴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 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[1] ,煤矿闭坑 后产生的酸性老窑水污染就是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 一。世界上的几个主要产煤国家几乎都存在着严重的 酸性老窑水问题[2] 。煤炭中一般都含有 0.3%~5% 的 硫,主要以黄铁矿形式存在。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,地 下水流经煤系地层时,硫在氧化环境中被氧化溶解于 地下水中,导致水中的SO4 2- 含量增高,并成为地下水中 的主要阴离子,阳离子主要为H+ 和Fe2+ 、Fe3+ 、Mn2+ 等金 属离子[3] 。煤矿闭坑后,遗留了大量采空区,随着时间 的推移,地下水会不断地在采空区聚集,当积满后会顺 着构造薄弱带或某些泄压通道到处出流,未经处理肆 意排放后,会严重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饮水 安全。因此,开展老窑水的修复治理工作迫切而有必 要。本文以宁武某闭坑煤矿老窑水为例,进行分析 探讨。

1 研究区老窑水概况

1.1 现场出流状况

本文所研究的闭坑煤矿酸性老窑水出流点位于山 西省忻州市宁武县涔山乡。研究区煤矿原为乡镇集体 所有,主要开采2号和5号煤,2009年后全部关闭。根 据走访和现场调查,遗留有规模不等的采空积水区20 余处,并聚集有酸性老窑水。现场已发现两处出流时 间较长的老窑水出流点:一处位于东侧沟谷,水流常年 不断,水量随季节发生变化,雨季水量较大,经估算约 8 m3 /h~10 m3 /h,流经区域见有黄/红褐色沉淀痕迹,有 刺鼻气味;另一处位于西侧沟谷,出水量较小,估算约 1 m3 /h~2 m3 /h。出露的两处老窑水汇合后顺势沿着沟 谷最后汇入地表水,流经区域颜色、气味已引起人们的 感官不适,群众反映强烈,严重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和 居民的饮水安全。

1.2 采样分析

对出流的老窑水、周边沟谷中的地表水进行了采 样检测,共布设4个水体采样点,送检项目以老窑水特 征指标为主,包括pH值、硫酸盐、铁、锰、总硬度、溶解 性总固体,采样结果见表1。 由表1可知,东沟老窑水样品硫酸盐、铁、锰、总硬 度、溶解性总固体、pH 值均超过《地表水质量标准》 (GB 3838—2002)中的 III 类标准,超标倍数分别为 17.24、1 509、333、2.24、0.85倍,pH值为2.56;南沟老窑 水样品仅硫酸盐、锰、pH值超标,超标倍数分别为0.48、 30.60倍,pH值为5.26,东沟老窑水各检测指标的浓度远大于南沟的老窑水样品,水质恶化相对较严重。两 股老窑水汇合后,硫酸盐、铁、锰、总硬度、溶解性总固 体、pH值仍超标。

2 老窑水形成机制及危害

2.1 形成机制

煤炭中一般都含有0.3%~5%的硫,主要以黄铁矿 形式存在,约占煤含硫量的2/3。煤矿在采掘过程中破 坏了煤层所处的环境,使其原来的环境变成了氧化环 境,硫铁矿与地下水和空气接触后,经过一系列的氧 化、水解以及微生物等反应,生成硫酸和氢氧化铁,在 开采期间由于不断地排水,大量的硫、铁不会溶解于水 中,水中含量不会太高,水质经处理后还可以回用,但 矿井闭坑后,不再排水,并遗留了大量的采空区,这些 采空区储存了大量的地下水,在地下水汇聚和储蓄过 程中,与煤层采空区继续发生着生物和物理化学作用, 水岩相互作用强度更高,逐渐形成了高硬度、高矿化 度、高硫酸盐、酸性极强的老窑水,并溶解了大量铁、锰 等有毒有害金属。 化学反应过程如下:在开采前地下水处于分层流 动状态,在还原条件下,硫铁矿石为稳定的矿物。煤矿 开采将各含水层贯通,相互发生水力联系,水中溶有的 氧与硫铁矿发生作用形成易溶的硫酸亚铁,硫酸亚铁 可进一步氧化为硫酸铁盐[Fe(2 SO4)3]。
2FeS2+7O2+2H2O=2FeSO4+2H2SO4
2FeSO4+H2SO4+O2=Fe(2 SO4)3+H2O2

硫酸铁盐[Fe(2 SO4)3]仅溶于强酸性溶液,否则发 生水解形成氢氧化物沉淀。 FeSO4+H2O=Fe(OH)2↓+H2SO4 Fe(2 SO4)3+6H2O =2Fe(OH)3↓+3H2SO4 由于矿坑水流出矿井后,水体暴露于空气中,水中 含氧量增大,在 pH 值小于 7 时 FeSO4分解为二价铁离 子和硫酸根离子,造成矿坑水中二价铁离子及硫酸根 离子含量偏高。 矿坑水溶解了较多的矿物质,Ca2+ ,Mg2+ 的富集造 成地下水总硬度偏高,因二价铁有较高溶解度,但在流 出坑口后与空气接触时就被氧化成高价铁,并能与水 中碱性物质氢氧化铁进一步生成不溶性氧化铁沉淀。 Fe(2 SO4)3+6H2O=2Fe(OH)3↓+3H2SO4 2Fe(OH)3=Fe2O3•3H2O↓ 水中氢氧化铁(黄色)及不溶性的氧化铁(褐色)的 叠加沉淀,导致了水体及河床底部被浸染并呈现出褐 黄色。

2.2 老窑水危害

酸性矿井水中高含量的 SO4 2- 、Fe2+ 、Fe3+ 、Mn2+ 等离 子,在含水层之间发生水力联系时,会对其他含水层的 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[4] 。由于地下水一经污染较难 恢复,所以由此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。若未经处理肆 意排放后,作为农业灌溉用水,会使土壤板结,农作物 枯黄;排入水系因含有Fe2+ 离子在氧化时会消耗水中的 溶解氧,降低水的自净能力,妨碍水生生物生长;当水 体pH值小于4时,会使鱼类死亡;低价铁、锰离子被氧 化后生成Fe(OH)3红褐色沉淀和黑色的MnO2,使得水 体底部以及两岸呈现红色,破坏自然环境景观[5] ;在地 表河流渗漏段下渗到下伏碳酸盐岩,最终进入岩溶地 下水含水层,会污染岩溶水水质,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巨 大潜在风险。

3 老窑水修复治理发展趋势

目前对老窑水的处理多采用末端治理方式,主要 有化学处理、物理处理、生物处理等,常见的工艺方法 有中和法、微生物法、人工湿地法等。相比末端治理, 源头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,老窑水修复治理呈现出新 的发展趋势,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。 (1)由低效、高成本向高效、低成本的方向发展。 传统的酸性老窑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着处理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。如石灰法,存在结垢严重,易堵塞管道及 沉淀污泥量大,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弊端。通过改进 沉淀物形态、分段多级处理等手段,可减少沉淀和污泥 量,节省污泥处理运输费用,降低处理成本,提高废水 处理效率。 (2)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方向发展。相比仅能 治标的末端治理方式,源头控制的意义更大且效果更 佳,其核心是采用一定技术或工程防止硫铁矿与空气 接触,封闭和阻断大气降水、地表水、地下水进入采空 区的途径,从源头上遏制老窑水的形成。源头控制新 技术包括封井回填技术、原位抑制铁氧化菌、钝化处 理、工程覆盖、原位化学氧化等。 (3)由主动处理向被动处理方向发展。老窑水的 传统治理方式是依靠主动处理技术进行处理,常见的 是中和法,但这需要大量设施设备(如存储罐/池、搅拌 机、泵等)及长期维护,存在长期依赖外部动力源、经济 成本高,会产生大量污泥、化学试剂(如氢氧化钠)释放 风险高等问题。而被动处理是通过使用或借助自然可 用的能源(例如,重力流动系统,人工湿地或地下流动 生物反应器)来净化水质,旨在尽可能减少维护,且保 证在其设计寿命内正常运行。与主动处理相比,被动 处理经济成本更低,更适用于分散和废弃的长期污染 源。被动处理系统按不同的作用类型,可分为化学法、 生物法和化学-生物联用法。被动处理技术主要包括 人工湿地、缺氧石灰沟、垂直流动系统(如连续碱生产 系统)、转换井、可渗透反应墙法、石灰石过滤床、矿渣 过滤床和敞口石灰塘等[6] 。 (4)由达标处理向资源化处理方向发展。目前,常 用的酸性老窑水处理方法几乎都是中和沉淀后达标排 放,处理成本高,浪费了水资源和水中的金属资源。在 对矿坑酸性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,可考虑资 源化处理的可行性,形成良性的循环,使单纯的治理上 升到资源再利用的高度。如微生物法处理矿山酸性废 水具有费用低、适用性强、可回收原料单质硫等优点。

4 老窑水修复治理方案

综合国内外研究趋势及技术特点,以重点解决当 前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为着手点,结合当地环境、地形 现状,针对研究区老窑水提出“高精度调查为前提,源 头控制治本+末端治理治标相结合”的总体思路进行老 窑水防控与治理,源头上对老窑水主要关键通道、采空 区、矿井实施封堵回填,其核心是能够防止硫铁矿与空 气接触,封闭和阻断大气降水、地表水、地下水进入采 空区的途径,遏制老窑水的形成,并对已存在的采空区 老窑水尝试开展原位预处理,达到从源头上减少酸性 矿坑水产生量、降低污染负荷和减轻对地下水影响的 目的;同时在出露点开展末端治理工程,快速实现对流 酸性老窑废水的集中处理和消减排放,并对已造成的 污染区域进行清理和生态恢复,解决当下突出的主要 环境问题。 根据上述修复治理总体思路,结合现场实际情况, 按照一矿一策、系统控制、综合施治、分步实施的原则, 提出“源头控+末端治”的治、控结合的技术方案,具体 路线见图1。
(1)高精度调查。进行大比例尺地形测量,开展专 项水文地质、工程地质、环境地质、地质测量、地球物 理、钻探、水文地质试验、采样测试等,查明废弃矿井及 采空区分布、结构、老窑水补—径—储—排的水文地质 条件和水质水量变化规律,为开展后期工作奠定基础。 (2)源头控。采用关键通道封堵或充填、井口封堵 等方式对采空区、矿井进行封堵回填,阻断补给来源, 封堵截流充水通道,减少矿井涌水量,阻止老窑水的不 断形成。采用原位预处理技术对已形成的老窑水进行 预处理后,pH 值得到改良,硫酸盐、铁、锰等重金属主 要污染物削减10%~20%,起到降低污染负荷、减轻末 端处理负担的目的。 (3)末端治。出流的老窑水硫酸根、铁、锰离子等 浓度较高,pH值较低,污染较严重,场地有高差且可利 用,出水截流后采用自然跌曝氧化+石灰中和+垂直潜 流式人工湿地的工艺处理后削减外排,在出水口 pH 值、铁、锰等指标达到《地表水质量标准》(GB 3838— 2002)中的 III 类标准,硫酸盐削减 30%~40%;同时实 施河道清淤、建设排洪渠、植草等方式实现周边生态恢 复和绿化。 5 结语 老窑水是煤矿开采活动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特定 产物,必然会产生且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。采用“源头控制治本+末端治理治标”的“长效持续+短期应急”技 术模式,既能达到从源头上长效阻止老窑水的形成、减 少出水量、降低污染负荷、减轻对地下水影响的目的, 又可以短期内解决当前出流老窑水造成的表层污染问 题,是在现有经济效益许可情况下标本兼顾的优选修 复治理模式,可为其他地区煤矿闭坑老窑水修复治理 提供思路和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