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采用冷却-混凝预处理技术处理气田废水三效蒸发母液, 研究了该预处理技术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 除效果, 考察了温度、 混凝剂种类、 药剂投加量和 pH 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。 将蒸发母液从初始 50 ℃ 冷却至 14 ℃ 后, COD 的去除率从 17.1% 上升到 32.7%, SS 去除率从 79.1% 上升到 92.1%。 混凝试验的最佳药剂组合为聚合 氯化铝(PAC)和聚丙烯酰胺(PAM), 最佳 PAC 投加量为 2 g / L, 最佳 PAM 投加量为 1.5 mg / L, 最佳 pH 值为 7.3。 在优化工艺条件下, COD 去除率为 51.24%, SS 去除率为 99.32%。 结果表明温度对混凝效果有显著影响, 冷却- 混凝法是适合预处理气田水蒸发母液的有效方法。
关键词: 气田废水; 蒸发母液; 混凝; 冷却; 三效蒸发; PAC; PAM
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天然气的开采, 近年来我国 的天然气开采量显著增加, 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也逐年增加[1] , 废水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采气 工业发展的一大阻碍。 三效蒸发技术是通过 3 个串 联的蒸发器对废水进行蒸发, 最终生成蒸发冷凝液 (处理水)和母液(浓水)[2] , 此时的母液富集了大量 难降解有机物, 成为了一种新型废水——气田废水 蒸发母液[3] 。 蒸发母液是一种高 COD、 高 SS 的难 降解有机废水, 通常还含有一些烃类、 稠环含氮、 含硫有机化合物, 如果处理不当, 这些物质进入环 境, 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损害。 目前, 针对气田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混凝法、 电 化学法、 高级氧化法等[4-6] 。 电化学及高级氧化法 可有效降解气田废水中的有机物, 但大多处于实验 室研究阶段, 技术不成熟, 且成本和能耗高。 而蒸 发母液作为一种新型废水, 其水质复杂程度高于常 规的气田废水, 国内外对其处理方法的研究相对较 少, 直接处理蒸发母液难度较大, 进行预处理可以 减轻后续处理系统的负担。 混凝沉淀能有效地去除 蒸发母液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, 是作为预处理 较好的选择。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药剂种 类、 水温、 pH 值、 药剂投加量[7-8] 。 药剂种类和药 剂投加量会直接影响絮凝体的形成和工艺成本, 应 选择对污染物有较高去除率的混凝剂[9] ; 水温会影 响混凝剂的水解程度、 水的粘度、 絮凝体的大小[10] ; 在不同的 pH 值条件下混凝剂的水解产物形态不相 同, 从而对混凝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[11] 。 本研究采用冷却-混凝沉淀工艺预处理气田废 水三效蒸发母液, 考察了 COD 和 SS 去除效果的影 响因素, 优化工艺条件, 为后续蒸发母液的深度处 理提供技术支持。
1 材料与方法
1.1 试验用水 试验用水为四川某气田厂采气废水经过三效蒸 发后得到的蒸发母液, 水质特点为 COD、 SS 浓度 高, 颜色呈乳白色, 其他各项指标如表 1 所示。
1.2 试验药剂 试 验 药 剂: 聚 合 氯 化 铝(PAC)、 聚 丙 烯 酰 胺 (PAM)、 聚合氯化铝铁(PAFC)、 硫酸铝(Al2(SO4)3)、 硫酸镁(MgSO4)、 三氯化铁(FeCl3)、 硫酸(H2SO4)、 氢氧化钠(NaOH), 上述试剂均为分析纯。 混凝剂 配置成质量分数为 5% 的贮备液, 助凝剂(PAM)配 置成质量分数为 0.5% 的贮备液。
1.3 试验方法 使用科析 JJ-4A 型六联搅拌仪进行混凝试验。 取 150 mL 蒸 发 母 液, 用 H2SO4 或 NaOH 调 节 pH 值, 在水浴锅设定温度下, 于六联搅拌仪中进行混 凝试验, 先调节搅拌转速为 200 r / min, 加入预定量 的混凝剂搅拌 2 min, 再调节转速为 80 r / min, 加 入预定量的助凝剂 PAM 搅拌 20 min, 沉淀 30 min 后取上清液测定 SS、 COD 浓 度。 试 验 考 察 温 度、 混凝剂种类、 混凝剂投加量、 助凝剂投加量、 pH 值等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, 探究最佳参数。
2 结果与讨论
2.1 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蒸发母液温度为 50 ℃, 自然冷却后其温度为 14 ℃, 2 种温度下悬浮物自然沉降效果皆不佳。 在 混凝剂 PAC 投加量为 2 g / L、 助凝剂 PAM 投加量 为 2 mg / L 条 件 下, 考察了不同温度对蒸发母液 SS、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, 结果如图 1 所示。
由图 1 可见, 随着温度的上升, COD、 SS 去 除率呈下降趋势。 当温度由 14 ℃ 上升至 50 ℃ 时, COD 去除率从 32.7%下 降 至 17.1%, SS 去 除 率 从 92.1% 下降至 79.1%。 由此可知水温对混凝效果的 影响较大, 当温度在 14 ~ 20 ℃ 时, 混凝物形成速 度较快, 此时 COD、 SS 去除效果较好。 当水温达 到 30 ℃ 以上时混凝效果下降, 通常情况下水温过 高时混凝剂水解较快, 造成絮凝体水合作用增强, 导致絮凝体松散不易沉降且含水率较高, 体积较 大, 使混凝效果下降[12] 。 也可能是水温升高使水中 有机物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 , 一部分胶体性和悬 浮性有机物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[13] 。 刘阳[14] 采用 混凝沉淀法预处理钢铁厂焦化废水, 反应最佳水温 为 25 ~ 35 ℃。 在 本 试 验 中 , 当 温 度 为 30 ℃ 时 COD 去除率已经降低到 22.7%, 考虑到本研究是在 冬季进行, 因而后续混凝试验均选择自然冷却后水 温 14 ℃ 进行。
2.3 PAC 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 pH 值为 7.3, 温度为 14 ℃, PAM 投加量为 2 mg / L 时, 考察 PAC 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 响, 结果如图 3 所示。 由图 3 可见, 随 PAC 投加量的增加, COD 与 SS 的去除率均先上升后下降; 当 PAC 投加量为 1 ~2 g / L 时, 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随 PAC 投加量的增加 有较为明显的提升, COD 去除率由 44.4% 提升至 56.8%, SS 去除率由 73.9% 提升至 96.9%; 当 PAC 投加量超过 2 g / L, COD 去除效果开始下降; 当 PAC 投加量达到 3 g / L 时 COD 去除率已降低到 45.4%; 当 PAC 投加量超过 2.5 g / L, SS 去除率开始下降; 当 PAC 投加量达到 3 g / L 时, SS 去除率为67.5%。 这 是由于超过最佳混凝剂投加量后压缩双电层作用达 到最大化, Zeta 电位降至零, 胶粒变为电中性发生 再稳现象, 导致混凝效果下降[17] 。 综合考虑药剂成 本和处理效果, 确定 PAC 的最佳投加量为 2 g / L。
2.5 pH 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 PAC 投加量为 2 g / L, PAM 投加量为 1.5 mg / L, 温度为 14 ℃ 条件下, 分别考察了酸性、 中性、 碱性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, 结果如图 5 所示。 由图 5 可见, pH 值对 COD 和 SS 的去除效果 并 不 明 显。 原 液 pH 值 为 7.3 时, COD 去 除 率 为 51.24%, SS 去除率为 99.32%; 调节 pH 值至 5.3, COD 去除率为 49.28%, SS 去除率为 99.27%; pH 值 升高到 9.3, COD 去除率为 41.48%, SS 去除率为 99.5%。 由此可见, pH 值在 5.3 ~ 9.3 之间时, SS 去 除效果相近; COD 去除效果在 pH 值为 7.3 时较好。 蒸发母液 pH 值(7.3)是混凝试验的最佳 pH 值条件, 试验过程中不需调节 pH 值, 节省了药剂费用。
3 结论 (1) 温度对气田废水三效蒸发母液预处理效果 影响显著。 将蒸发母液温度从 50 ℃ 自然冷却至 14 ℃ 后, 在 PAC 投 加 量 为 2 g / L、 PAM 投 加 量 为 2 mg / L 的 条 件 下 , COD 去 除 率 从 17.1% 提 高 至 32.7%, SS 去除率从 79.1% 提高至 92.1%。
(2) 药剂种类及其投加量对 COD 和 SS 去除效 果影响显著, pH 值对去除效果影响相对较小。 冷 却-混凝预处理气田废水三效蒸发母液的最佳工艺 条 件 为: 温 度 为 14 ℃, pH 值 为 7.3, 加 入 2 g / L PAC 快速搅拌 2 min, 再加入 1.5 mg / L PAM 慢速搅 拌 20 min。 此条件下 COD 去除率为 51.24%, SS 去 除率为 99.32%。 (3) 冷却-混凝法对蒸发母液的 COD 和 SS 处 理效果明显, 为下一步的深度处理奠定了基础。 该 法操作相对简单, 药剂需求量少, 是能够在生产现 场应用的气田废水蒸发母液预处理方法。
相关文章
- 含油泥砂脱水药剂复配研究 2020-02-23
- 磁性磺化煤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苯酚吸附性能研究 2020-10-31
-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油脂废水 2020-06-23
- 含油污水“微生物+ 膜”处理技术的应用 2019-11-11
- 烟草废水处理及其中水回用 2020-10-23
最新文章
- 城镇污水处理厂全流程水质管理方法分析 2023-01-29
- 高排放标准下某高新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 2023-01-16
- 一种树状多支化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 2023-01-14
- 地层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偏高原因分析与治理 2023-01-13
- 浅谈胶印润版液的净化循环使用 2023-01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