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 要:为解决均相Fenton催化剂易流失和反应pH范围较窄的 问题,采用浸渍-煅烧法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出硅基载铁 材料作为非均相F e n t o n催化剂。考察了制备过程中F e S O4溶液 浓度,浸渍时间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硅基载铁催化剂活性的 影响,探究了硅基载铁材料作为催化剂处理造纸废水的最佳 工艺条件。结果表明:FeSO4浓度为1 m o l/L,浸渍时间为24 h, 焙烧温度为400 ℃,焙烧时间为3h时催化剂活性最高,C O D C r 去除率高达到90%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(S E M)、X射线能谱 (EDS)对材料进行了表征。结果表明:在纳米SiO2表面成功地 负载了铁离子,铁含量显著增加。催化剂用量为0.6 g/L,反应 p H为5,H2O2用量为0.75 m L/L,反应时间0.5 h,30 m i n内C O D由 141.9 mg/L降解至32.14 mg/L,COD去除率为77.35%。 关键词:纳米二氧化硅;催化材料;COD去除率;造纸废水
造纸工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息息相关。近年 来,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得到迅猛发展,但仍面临资源消耗 较高,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的难题[1]。目前,造纸废水经过 一级物化、二级生化处理后仍不能满足(GB3544—2008) 达标排放标准,需进行三级深度处理[2]。F e n t o n法因其 氧化能力强、反应速率快、设备简单等优点[3-4],而被广泛 应用于造纸废水处理,但是均相F e n t o n体系pH范围较 窄,产生大量的含铁污泥,含铁污泥的处理增加了成本。 非均相Fenton体系不仅具有均相Fenton体系的优势,还 拓宽了反应的p H范围、提高了H2O2的利用率、避免了含 铁污泥的产生[5-7]。纳米二氧化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, 吸附容量较高,因此可将其改性后作为催化材料[8-9]。本 实验以纳米二氧化硅和Fe S O4为原料,采用浸渍-高温焙 烧法,制备了一种新型负载型催化材料。采用单因素实验 法,通过测定所制催化材料降解C O D的效果,来确定催 化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[10-11],并考察了其对造纸废 水CODCr的去除率以及催化材料的重复利用率。
1 实验
1.1 水质来源及特点 实验所用废水取自陕西某造纸厂二沉池出水,废 水取回后,低温保存(水质见表1)
1.2 试剂与仪器(表2、表3)
1.3 实验方法 1.3.1 催化剂的制备 称取12 g纳米二氧化硅置于250 mL锥形瓶中,加入 一定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24 m L,恒温(36 ℃)振荡,浸渍一段时间后过滤,一半滤渣烘干后磨碎过80目筛,成 为粉末催化材料,一半滤渣制成球形,烘干,将烘干后的 催化材料置于马弗炉中,在一定温度的空气气氛下焙烧 2h,冷却后用蒸馏水反复洗涤,去除残留载体表面的灰 分,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备用,即得到Fe/SiO2催化剂。
1.4 分析方法(表4)
2 结果与讨论
2.1 制备条件优化 2.1.1 FeSO4溶液的浓度对催化材料性能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,将浸渍F e S O4溶液浓度 分别设置为0.3 m o l/L、0.5 m o l/L、0.7 m ol/L和 1.0 m o l/L。在同一反应条件下,处理100 m l造纸废水 并测定C O D,结果如图1。随着浸渍液浓度的增大,催 化材料对废水处理效率逐渐增强,浸渍浓度为1 m ol/L 时,去除率达51.79%。随着F e2+浓度增大,该催化材料 与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纳米二氧化硅接触机会增多, 对F e2+的吸附量增大,所提供的反应活性位点增多,处 理废水效率逐渐增强。考虑到处理成本和吸附量的饱 和,只将溶液浓度增大到1 m o l/L。故选择浸渍液浓度 1 mol/L进行后续实验。其结果如图1。
2.1.2 浸渍时间对催化材料性能的影响 将浸渍时间分别设置为8 h、10 h、12 h和24 h,在 同样条件下处理100 m L造纸废水,并测定C O D,结果 如图2所示。随着浸渍时间的增长,处理废水效果越好。 在浸渍铁溶液浓度为1.0 m o l/L、浸渍时间为24 h时, C O D去除率可达51.79%;当浸渍时间为8 h,C O D去除 率最低为33.79%。故从理论和实验数据可知,浸渍时间越长,铁负载的几率越高,从而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位 点,C O D去除率也随之增大,故选择浸渍时间为24 h, 进行后续实验。
2.1.3 催化材料结构形态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分别取球形和粉末状的催化材料,在同一条件下 处理100 m L造纸废水并测定C O D,浸渍铁溶液浓度为 1.0 m o l/L、浸渍时间为24 h、焙烧时间为2 h时,球形 催化材料使造纸废水的C O D增大,而粉末状催化材料 的C O D去除率达51.79%。结果如表5,这是由于粉末状 的催化材料拥有更大的表面积,能促进反应的传质过 程,而球形催化材料在制备流程方面更复杂,F e2+更容 易氧化成大颗粒而在催化材料表面密集分布,减少了反 应位点,故粉末状催化材料有更好的COD去除效果,故 选择粉末状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负载Fe2+催化材料。
2.2 硅基载铁材料处理废水条件的优化 分别探究催化材料投加量,pH值,H2O2用量和反应 时间4个单因素变量对硅基载铁材料应用性能的影响,找 出最优反应条件,同时简单探究了催化材料的使用情况。
2.2.1 硅基载铁催化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
在pH为5,加入50 μL的H2O2,反应时间为0.5 h, 改变硅基载铁材料的投加量,加入量分别为0.2 g、 0.4 g、0.6 g、0.8 g和1.0 g,处理100 m L废水,测定 C O D。结果如图3。经过对比,催化材料2#,即400 ℃焙 烧后的载铁材料废水C O D去除效果更好。其原因可能 是焙烧后,亚铁离子固着更稳定,单位质量的催化材料 2#固着F e的量比催化材料1#更高。F e含量的变化会影 响催化材料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,从而影响.OH的数 量。故随着投加量的增加,C O D去除率也随之上升;超 过最佳投加量之后C O D去除率降低,破环了F e与H2O2 之间的反应平衡。故选择最佳投加量为6g/l,其C O D 值为43.39 mg/L。
2.2.2 H2O2用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载铁催化材料投加量为6 g/L,p H为5,反应时 间为0.5 h,改变H2O2用量,分别设置25 μL、50 μL、 75 μL和100 μL,处理100 m L废水,测定COD。其结果 如图4,H2O2用量为75 μL时,对废水C O D的去除率最 高,C O D去除率为80.16%,C O D值为28.15 m g/L,经 过对比,催化材料2#对废水C O D去除效果更好。催化作 用发生在多相体系中的位置决定了H2O2等反应物在催化 剂表面的扩散吸附过程。这对催化过程可能具有重要意 义[12-13]。去除率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衡的趋势,H2O2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加,C O D的去除率反而降 低。这可能是后续不能继续吸附分解H2O2导致C O D增 加,因此选择H2O2浓度为0.75 mL/L进行后续实验。
2.2.3 初始pH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 载铁催化材料投加量为6 g / L,加入7 5 μL的 H2O2,反应时间为0.5 h,改变p H,分别设置3、4、5、 6、7、8,处理100 m L废水,测定COD,结果如图5。反应 p H为5或6时,对废水C O D的去除率最高,C O D去除率 为77.5%,C O D浓度为31.96 m g/L。C O D去除率总体 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,在p H为5~7的弱酸及中 性范围内均有较好的降解效果,在强酸和强碱环境下 降解效果均不佳。这是由于在强酸条件下会影响F e2+和 F e3+的循环,进而影响.O H的产生数量;而在强碱环境 下,F e主要以F e(OH)3,F e2O3 .n H2O的形式存在,从而 影响其催化能力,也造成H2O2的无效分解。综合考虑经 济效益,选择初始pH值为6进行后续实验。
2.2.5 催化材料循环利用情况 将催化材料在最佳处理条件下循环利用处理造纸 废水,结果如图7。2#催化材料循环利用两次,水质可 排放达标。随着利用次数的增加,C O D不满足排放标 准,循环利用破坏了硅基载铁催化材料的结构及形态, 使负载铁材料发生了流失,从而了减少羟基自由基的产 生,削弱了其催化能力。
2.3 催化材料表征 由图8(a)可以看出纳米二氧化硅在未负载时,颗 粒较细密饱满,在5000倍下仍难以看清单个颗粒,尺寸 较小;图8(b)和图8(e)均可看出,负载F e2+之后的催化 材料1#和2#颗粒形状多有棱角,尺寸变大,这是由于铁 的负载增加了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。且2#材料经高温 焙烧之后表面粗糙,更有利于污染物附着;分别对比图 (b)和图(c)可以看出,回收之后的催化材料表面颗粒 变细,尺寸变小,呈现与8(a)相似的表面形貌,可知回 收后催化材料的结构及形态都发生变化,这是由负载铁 含量减少造成的。
3.2 未焙烧催化材料1#处理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:催 化材料投加量0.04 g/L,H2O2用量750 μL/L,p H为7 左右的中性环境,反应时间0.5 h;
3.3 高温焙烧催化材料2#的最佳反应条件:催化材料 投加量0.06 g/L,H2O2用量750 μL/L,p H为5左右的 弱酸性环境。反应时间越长C O D去除效果越佳,反应 1 h后二沉池废水COD即可降至50 mg/L以下;
相关文章
- 集成膜技术深度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研究 2019-12-18
- 膜集成技术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实验研究 2020-01-13
- 水处理絮凝剂处理煤泥水研究进展 2021-01-08
- 外源甜菜碱投加增强高盐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结果分析 2020-01-02
- MBR膜生物反应器在淀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程案例 2020-01-15
最新文章
- 城镇污水处理厂全流程水质管理方法分析 2023-01-29
- 高排放标准下某高新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 2023-01-16
- 一种树状多支化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 2023-01-14
- 地层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偏高原因分析与治理 2023-01-13
- 浅谈胶印润版液的净化循环使用 2023-01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