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抗生素;制药废水;处理技术;水质特征
1 引言
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,制药产业的迅速发展,中国 已成为世界制药领域主要的原料生产国。然而,由此也产生 了大量的制药废水。据统计,中国每年的制药废水产量高达 2.5 亿吨,而未经处理的部分高达一半之多。近年来,中国 多地河流水域已检出存在严重的抗生素污染问题。抗生素污 染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,如何处理 环境中的抗生素,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。
2 抗生素废水处理方法
目前,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法、高级 氧化技术、物化处理技术。
2.1 生物处理法
现今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生物处理法,生物处理技术通 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代谢制药废水中的抗生素,但是对于 含有高毒性污染物的抗生素废水,过高的毒性会导致微生物 死亡,所以使用生物处理技术时会受到污染物浓度的限制。 生物处理法成本低,是目前低浓度抗生素废水处理的主 流技术,但处理高浓度废水时,抗生素还会残留从而使生物 处理效果不稳定,并且对于好氧和厌氧生物易产生耐药性细 菌和超级细菌,这可能会降低原有抗生素的降解效果,因此 在处理之前一般还需使用物化法处理抗生素,对其进行初步 降解。
2.2 高级氧化技术
高级氧化技术[1]指利用电、光、超声、外加催化剂、高 温高压等条件下,采用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将抗生素变成对 环境影响较小的小分子物质。按照自由基途径的不同,可以 分为臭氧氧化技术、Fenton 氧化技术、光解法、电化学氧化 技术、超声氧化技术等。
2.2.1 臭氧氧化技术
臭氧的氧化性非常强,它能与抗生素直接或间接发生氧 化反应。在水中臭氧可以直接与抗生素反应,或分解出·OH, 同为强氧化剂的·OH 能够与 O3 一起发生反应,用于降解抗 生素。BALCIOGLU 等人[2]发现对头孢曲松钠、青霉素和恩 诺沙星,在 pH=7 的缓冲溶液中进行臭氧氧化处理时,溶液 中会形成较多的·OH,从而达到较高的 COD 去除率。
2.2.2 电化学氧化技术
电化学氧化指抗生素直接在电极上面发生化学反应转 化为无污染的物质,或者在电极表面上产生·OH,进一步氧 化分解抗生素。JAEA 等人[3]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降解含林 可霉素和氧氟沙星的废水,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林可霉素 的降解效率约为 30%,而对氧氟沙星的去除率能够达到 99% 以上。WANG 等人[4]利用 SnO2-Sb/Ti 电极处理环丙沙星抗生 素废水,经过 120 min 处理后,环丙沙星降解率及 COD 和 TOC 去除率可分别达到 99.5%、86%、70%。
2.2.3 Fenton 氧化技术
Fenton 氧化技术指在 pH 值为 3~5 时,Fe2+能够催化过 氧化氢分解产生·OH,进而将抗生素分解。 ELMOLLA 等人[5]通过 Fenton 法研究发现,在 pH=3、 H2O2/COD 与 H2O2/ Fe2+的摩尔比分别为 1.5 和 20 时,2 min 内能够将阿莫西林、氨苄青霉素和氯西林完全降解。 ELMOLLA 等人[6]发现用 Fenton 技术能够对阿莫西林、氨比 西林、氯唑西林进行降解,并且 COD 和 DOC 的去除率分别 能够达到 81.4%和 51.3%。
2.3 物化处理技术
2.3.1 膜分离法
膜分离法指通过各组分选择渗透性的差异,从而对多组分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。GUO 等人[7]采用两性离子膜分离抗 生素红霉素(ERY)与 NaCl,当使用 PA-ZWI-6h 作为过滤 膜时,过滤 9 h 后单侧膜的 ERY 浓度从初始的 100 增加到 310,能够有效分离 ERY 与 NaCl。
2.3.2 吸附法
刘希[8]对制药工业产生的抗生素废水进行研究,发现在 一定条件下膨润土与酸改性膨润土都可对土霉素(OTC)和 四环素(TC)进行吸附,且酸改性膨润土的吸附效果更好, 能够作为环境友好的抗生素吸附剂进行推广应用。
2.3.3 混凝法
王 元 宏 等 人 [9] 制 备 了 新 型 混 凝 剂 聚 硅 酸 铝 镁 锌 (PSAMZ),用于处理四环素(TC)和土霉素(OTC),实 验表明在碱度为 25 mg/L、浊度为 10 NTU、0.03 mol/L 的 TC 最高去除率可达到 90.03%,0.02 mol/L 的 OTC 最高去除 率可达到 91.95%。物化法对抗生素的降解效率普遍较高, 但目前所采用的吸附剂多为活性炭,成本很高,且不能彻底 降解抗生素,只是将其转移至另一个相中。
3 结论与展望
针对抗生素制药废水组分复杂、污染浓度高的特点,一 般使用物理、生物、高级氧化组合工艺来处理。然而,就目 前国内外的处理技术而言,还未有效果显著、特异性较强的 处理技术。因此,加快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的技术研发将对 于保障人群健康及环境健康有重要意义。
原标题:制药废水中抗生素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
原作者:黄 雅,陆恬奕,徐 瑞,李 宇,杨彩云,朱林娇,李佳佳
相关文章
- 光催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特性研究二 2022-05-31
- 制药废水剩余污泥好氧堆肥制备土壤改良剂 2020-08-07
-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在矿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1-11-24
- 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复配絮凝剂去除采油废水中的污油 2020-12-30
- 油田井场废水配制压裂液处理技术实验研究 2019-12-10
最新文章
- 城镇污水处理厂全流程水质管理方法分析 2023-01-29
- 高排放标准下某高新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 2023-01-16
- 一种树状多支化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 2023-01-14
- 地层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偏高原因分析与治理 2023-01-13
- 浅谈胶印润版液的净化循环使用 2023-01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