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济南乾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站,真诚为您服务!

济南乾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

破乳剂 除油剂 脱色剂 COD去除剂 重金属捕集剂 膜防污堵剂 混凝剂 絮凝剂

咨询服务电话:

13793114545

热门搜索关键词:
新闻资讯
处理含油污泥和钻屑的一种高效广谱除油剂
来源:济南乾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2-08-20 15:49:19 浏览次数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要 含油固体废弃物对井场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,而常规除油剂往往专用性较强,通用性能需加强。针对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污染特性,通过分子结构设计,研制了能同时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新型高效广谱除油剂——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。通过红外光谱、质谱等分析手段对除油剂进行了结构表征 ;表面张力和润湿性分析表明其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,并分别优化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最佳除油条件。结果表明,含油钻屑的最佳除油条件为 1 000 mg/L 除油剂、温度为 50 ℃,离心速度为 4 000 r/min,离心时间为 10 min ;含油污泥的最佳除油条件为 2 000 mg/L 除油剂、温度为 50 ℃,离心速度为 4 000 r/min,离心时间为 10 min ;除油率测试结果表明,该除油剂可同时高效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,除油率均可达 90% 以上,实现了新型除油剂高效广谱除油效果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关键词 含油钻屑 ;含油污泥 ;除油剂 ;分子结构设计 ;环境保护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含油钻屑主要来源于油基钻井液使用环节,含有大量矿物油、重金属及其他有机物质 [1-3] ;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石油开采、集输等环节,含有大量原油、苯系物、多环芳烃、二噁英、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 [4]。2 者都是常见钻井废弃物,产出量多、危害大,但其中也含有大量可利用资源,有效处理后可实现环境保护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[5-6]。现有含油固体废弃物除油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溶剂萃取法 [7]、热解法 [8]、化学清洗法 [9] 和水射流法 [10],其中溶剂萃取法现场应用较少 [11],水射流法水资源消耗大,热解法由于设备要求高、适用于规模化处理,在中国应用较少 [12]。目前,化学清洗法被认为是处理含油固体废弃物的较好的方法 [13],但其核心处理剂除油剂针对性较强,很难同时满足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处理要求 [14]。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,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 [15],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效广谱型除油剂,以满足环境保护要求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笔者针对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污染特性 [16-17],通过研究除油剂的分子结构对除油性能的影响,采用分子结构设计理论,研制了能同时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新型高效广谱除油剂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 实验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.1 实验材料与仪器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实验材料 :四聚丙烯,环氧丙烷,氢氧化钠,化学纯 ;浓硫酸,浓度为 95%~98% ;去离子水,分析纯,实验室自制 ;含油钻屑,含油污泥,新疆某井取样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实验仪器:高分辨质谱仪,傅立叶红外光谱仪,接触角 / 表面张力测量仪,高速离心机,干燥箱,电动搅拌器,电子天平,恒温水浴锅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.2 除油剂分子结构设计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鉴于目前除油剂针对性较强,不能同时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,为了提高现场环境保护效果,满足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 ;结合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污染特性,从分子结构尺度对新型高效广谱除油剂进行设计,除油剂必须具备乳化性能和润湿性能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)亲水基设计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去污、发泡、分散、乳化、润湿等特性。亲水基在疏水链末端者,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较高,但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却较低 ;同时,亲水基在疏水链中间者,润湿性能比亲水基在末端者强,但去污能力比较差 [18],考虑到除油效率和乳化能力,所以选择亲水基在疏水链末端者,使其乳化性能更高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)疏水基设计。由于除去含油固体废弃物内部的油需要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润湿、渗透能力,所以选择有分支结构的疏水基,以便提高其润湿性能。疏水基越长,表面活性越高,但考虑到乳化能力,选择 C12 的疏水基。烷基硫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润湿、乳化、分散及去污作用好,所以亲水基选择—OSO3-,疏水基选择有分支结构的 12 个碳的四聚丙烯基,以尽可能地提高乳化能力和润湿性能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)分子结构优化。烷基硫酸盐“聚氧乙烯化”后得到的新产品在水中有更好的溶解度,表面活性比同碳原子数的烷基硫酸钠高,有较好的钙皂分散能力和起泡能力,而且还有较好的抗盐能力。脂肪醇和环氧丙烷作用(烷氧基化)后生成仲醇醚,再硫酸化亦得氧丙基化的烷基醚硫酸盐 ROCH2CH-(CH3)OSO3Na,其溶解度及乳化润湿性能比相应的氧乙基化的烷基醚硫酸盐还好 [19]。综上所述,设计除油剂的分子结构为 :CH3(CH(CH3)CH2)3-CH(CH3)OCH2CH(CH3)OSO3Na(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)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3 实验方法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)除油剂的合成。取 100 mL 四聚丙烯加入圆底烧瓶,置于水浴锅中恒温 50 ℃,用滴液漏斗缓慢滴加 25 mL 浓硫酸,边加边搅拌,发生酯化反应,见公式(1);取 200 mL 水加入圆底烧瓶,用滴液漏斗将四聚丙烯硫酸脂缓慢滴加至圆底烧瓶,边加边搅拌,发生水解反应,见公式(2),反应完成后,用分液漏斗分液得到异十二醇。将异十二醇加入烧瓶中,加 0.5 g NaOH,将烧瓶固定在电加热套上。用搅拌器搅拌,加入 36 mL 环氧丙烷,接球形冷凝管,打开冷凝水。加热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,控制在 135 ~140 ℃,反应若干小时至无回流时停止反应,得醇醚,见公式(3)。将醇醚倒入圆底烧瓶,置于水浴锅中恒温50 ℃,用滴液漏斗缓慢滴加 25 mL 浓硫酸,同时搅拌,反应 3 h,发生酯化反应,见公式(4)。结束后立即加入 19 g NaOH,见公式(5),同时搅拌,反应 1 h,提纯结晶干燥后得最终产物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)质谱分析。将合成的除油剂烘干粉碎后用探针杆直接进样,利用高分辨质谱仪表征其分子结构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)红外光谱分析。将合成的除油剂烘干粉碎后用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出待测样品,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其分子结构,波数为 4 000~400cm-1,分辨率为 0.01 cm-1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4)界面特性。在常温下,采用接触角 / 表面张力测量仪,通过悬滴法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除油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,通过五点拟合法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除油剂水溶液的润湿性能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5)除油条件优选。在离心速度为 2 000 r/min、离心时间为 5 min、25 ℃下,改变除油剂加量,分别测定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除油率。在做除油条件优选时,改变一种实验条件,其他实验条件不变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6)除油剂除油性能评价。除油性能评价是在优选的除油剂加量、温度、离心速度、离心时间等条件下,分别测试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除油率。测定含油固体废弃物初始含油量的方法为先测定含水量和含固量,然后求出其含油量。其中,含水量测定参照 GB/T 260—77《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》,含固量采用石油醚除油后烘干称重测出。由于含油固体废弃物除油后含油量较低,因此含油量测定参照 GB/T 16488—1996《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》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 结果与讨论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1 质谱分析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合成的除油剂的质谱图见图 1。从图 1 可知,样品中含量最高的片段的摩尔分子质量为 245.1,与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片段相符,表明合成产物为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,与分子结构设计相符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2 红外光谱分析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合成的除油剂的红外光谱图见图 2。通过红外光谱图可发现的官能团有 C—O—C、—SO42-、 —CH2、—CH3 和—CH,与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的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相匹配,表明合成产物为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,与分子结构设计相符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3 界面特性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除油剂溶液的表面张力、接触角与浓度的关系曲线见图 3。由图 3 可知 :随着除油剂浓度的增大表面张力逐渐降低,当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,表面张力不再降低,维持在 38 mN/m 左右 ;曲线拐点处浓度为 1 000 mg/L,即为除油剂的临界胶束浓度,表明除油剂具有较强表面活性 ;随着除油剂浓度的增大接触角逐渐降低,当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,接触角不再降低,维持在 19.8°左右。通过对比可知,除油剂具有较强润湿性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4 除油条件优选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)除油剂加量优选。图 4 表明,处理含油钻屑时,除油剂最佳加量为 1 000 mg/L,处理含油污泥时,除油剂最佳加量为 2 000 mg/L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)离心速度优选。图 5 表明,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除油时的最佳离心速度均为 4 000 r/min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)离心时间优选。图 6 表明,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除油时的最佳离心时间均为 10 min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4)除油温度优选。图 7 表明,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除油时的最佳离心温度均为 50 ℃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5 除油剂除油性能评价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在优选的最佳除油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见表 1。由表 1 可知,含油钻屑除油率达 90.20%,含油污泥除油率达 91.03%,均超过 90%,表明该除油剂具有高效广谱性,可同时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 结论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 针对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污染特性,通过分子结构设计,研制了能同时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新型高效广谱除油剂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 通过红外光谱、质谱对除油剂进行了结构表征,并对其进行表面张力分析和润湿性评价,表明其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. 优化了除油剂最佳除油条件,其对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除油率均可达 90% 以上,表明该除油剂具有高效广谱除油效果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原标题:处理含油污泥和钻屑的一种高效广谱除油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原作者:王力,宋吻吻,李志勇,韦火云,张丰琰,李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