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 要:废旧箱纸板(OCC)造纸废水回用过程中面临着微细胶黏物沉积和因Ca2+ 浓度过高引起的厌氧颗粒污泥钙化两大难题。本研 究对比评估了电絮凝法、物理法、化学法、生物酶法对模拟OCC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;结果表明,电絮凝法能够更好去除OCC造纸 废水中的微细胶黏物和Ca2+ 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絮凝处理的最佳条件:铝为阳极材料,电流密度、电极间距和反应时间的最佳处理 条件分别为115 A/m2 、5 cm和60 min。在最佳条件下,经电絮凝处理后得到的絮凝体中,Al3+ 和Ca2+ 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,表明电絮 凝法能有效去除OCC造纸废水中的微细胶黏物、COD和Ca2+ ,且该方法绿色无污染,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。
关键词:OCC造纸废水;微细胶黏物;电絮凝;Ca2+ ;絮凝体
2020 年我国纸浆消耗总量 10200 万 t,其中,再 生纤维浆5632万t,占纸浆消耗总量的55%[1] 。再生 纤维浆在造纸中的占比逐渐增大,但其在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有机废水。与传统造纸废水相比,废旧箱 纸板 (OCC) 造纸废水含有大量的微细胶黏物,这些 物质通常以溶解与胶体物质 (DCS) 形式稳定存在于 废水系统中[2] 。随着DCS在体系中不断富集,当环境 突然变化,会导致整个白水系统失稳,大量DCS絮凝 聚集形成危害更大的胶黏物,引起胶黏物沉积、网布 堵塞等严重问题[3] 。DCS在纸张上的沉积还会影响成 纸性能,并导致纸张出现斑点、孔洞等纸病,从而导 致生产瓶颈[4] 。因此,DCS的积累对水循环系统的化 学平衡和稳定性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。另外,DCS不 断富集会导致系统中无机盐含量急剧增加[5],如 Ca2+ 、Na+ 。废水厌氧处理阶段,高浓度的Ca2+ 导致颗 粒污泥表面或核心钙化,降低颗粒污泥活性,最终钙 化的颗粒污泥导致废水处理效率急剧降低。 未经适当处理的DCS排放到下游会引起严重的环 境问题[6] 。常用的控制方法有物理法、化学法、生物 酶法,但利用单一方法处理DCS,往往达不到排放标 准,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联合处理。其中,电絮凝法通 过“牺牲”阳极材料,使其溶解的离子与水中产生的 OH− 生成各种络合物并使DCS絮聚,阴极则生成氢气 确保絮凝物气浮[7] ,从而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。该方 法已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工业废水,如含油废水、酒 厂废水、制革厂废水、乳制品废水、纺织废水等,在 废水处理中被称之为“环境友好”技术。 刘艳[8] 采用铝-钛电极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发 现,当电流密度为 12 mA/cm2 、电解时间为 90 min、 极板间距为20 mm时,废水COD、色度去除率分别为 62.4%、99.2%。Begum 等[9] 采用铝-铝电极板对造纸 废水进行电絮凝处理;结果表明,当电流密度为 25 mA/cm2 、电解时间为60 min时,废水COD 和色度 去除率分别为89%和94%。但目前还较少报道采用电 絮凝法去除废水中DCS和Ca2+ 的研究。本研究比较分 析了物理法、化学法、生物酶法及电絮凝法对OCC造 纸废水中污染物和DCS的去除效果,进一步探究了电 絮凝法的最佳阳极材料、电流密度、电极距离和反应 时间;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(ICP)、浊 度仪、化学需氧量快速测定仪、X 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(EDS)等分析OCC 造纸废水处理后水样的特性及其生成的絮凝体中Al3+ 和Ca2+ 的相对含量。
1 实 验 1. 1 实验材料 OCC取自深圳某瓦楞原纸生产厂。
1. 2 模拟OCC造纸废水的制备 将OCC裁剪为5 cm × 5 cm的片状,密封袋室温保 存24 h以平衡水分。在浓度为10%、60℃和300 r/min 的条件下,利用高浓碎浆机碎解OCC纸片20 min。随 后,将纸浆浓度稀释至2%,置于60℃水浴中搅拌1 h 后,使OCC纸浆在800 r/min搅拌下通过200目的动态 滤水仪溶解分散,滤液即为模拟OCC造纸废水。
1. 3 不同方法处理OCC造纸废水 物理法处理:将OCC造纸废水通过300目的滤网 抽滤,随后对其滤液进行分析与检测。 化学法处理:取 200 mL OCC 造纸废水于锥形瓶 中,向其中添加 3.0 g/L 滑石粉,调节 pH 值为 7 并置 于恒温水浴锅中反应,搅拌速度为2000 r/min[10] ,设 置时间为1 h,反应温度为40℃,反应结束后取其上 清液进行分析与检测。 生物酶法处理:取 200 mL OCC 造纸废水于锥形 瓶中,向其中添加8 IU/g的脂肪酶(酶活20000 IU/g), 反应条件及产物的分析与检测同化学处理方法[11] 。 为了实验准确性,不同处理方法均设置平行实验。 电絮凝法处理:采用体积1 L的烧杯为电絮凝反 应器。电极垂直平行放置于 500 mL OCC 造纸废水 中,其阳极电极材料分别为纯铝、纯镁和纯铁,矩 形电极的尺寸为 1 mm × 20 mm × 200 mm。阳极和阴 极通过铜线和直流电源进行连接。在200 r/min转速搅 拌、室温条件下,探究不同工艺参数 (金属阳极材 料、电极间距 (2.5、5 和 10 cm)、反应时间 (15~ 90 min) 和电流密度) 对 OCC 造纸废水处理效果的 影响。电絮凝处理前,分别用砂纸、蒸馏水及乙醇 将电极清洗干净,晾干后使用。收集电絮凝处理后 的水和絮凝体进行分析检测,实验重复 3 次取平 均值。 将不同方法处理后的水样在 2000 r/min 下离心 30 min,所得上清液即为DCS水样。
1. 4 DCS含量和Ca2+ 含量测定 将得到的 DCS 水样在 105℃下烘干至质量恒定, 称量其质量即为处理后水样的DCS含量,随后将固形 物置于马弗炉中灼烧至质量恒定,灼烧温度为(550± 25)℃,利用浓硝酸对其灰分进行硝化处理后,采用 ICP测定其Ca2+ 含量。
1. 5 浊度、COD测定 采用 HACH-2100N 浊度仪 (HACH 公司,美国) 测定水样浊度。按照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、采用5B3C 化学需氧量快速测定仪 (连华科技) 测定水样的 COD。
1. 6 XPS分析 采用 XPS (Axis Ultra DLD,KRATOS,英国) 分 析絮凝体和 OCC 造纸废水沉积物表面元素的相对含 量,采用CAE扫描模式。
2 结果与讨论 OCC造纸废水的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。由表1可 知,OCC 造纸废水的 COD 较高,说明 OCC 造纸废水 污染程度较高;浊度为900 NTU、DCS含量为1.74 g/L, 表明OCC造纸废水中存在较多的颗粒和杂质,其中, 浊度来源于 OCC 造纸废水中的悬浮和胶体物质[12] ; OCC 造纸废水中较高的 Ca2+ 含量来源于 OCC 中的 填料。
2. 1 不同方法处理OCC造纸废水的效果 对比不同方法对OCC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,结果 如图1所示。由图1可知,经物理、化学和生物酶处 理后,水样的浊度由 900 NTU 分别降至 779、400 和 286 NTU, 浊 度 去 除 率 分 别 为 13.4%、 55.6% 和 68.2%。水样中 DCS 的含量从 1.74 g/L 分别降至 1.55、 1.25 和 1.15 g/L。经电絮凝处理后,水样的浊度由 900 NTU降至30 NTU,去除率为96.7%,DCS含量由 1.74 g/L降至1.05 g/L。由此可知,与物理、化学和生物酶法处理相比,电絮凝法的处理效果更好,这是因 为,电絮凝破坏了微细胶黏物表面的双电子层,导致 微细胶黏物絮凝并包裹在阴极周围。大部分絮凝物沉 淀在反应器底部,从而大大降低了水样上清液的浊度 和DCS含量[13] 。 不同方法处理后,水样的 COD 去除效果如图 2 (a)所示。由图2(a)可知,经化学、生物酶和物理法 处理后,水样的COD去除率分别为48.4%、43.8%和 10.9%,而电絮凝法处理后水样的 COD 去除率为 70.1%;表明电絮凝法对OCC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优 于其他处理方法。在电絮凝过程中,阴极周围形成大 量气泡,阴极发生的反应为水还原反应;即随着电絮 凝时间的增加,阴极产生的OH− 浓度随之增加,OH− 与阳极电解出来的Al3+ 形成金属络合物絮凝体,絮凝 体在体系中不断絮聚,同时其与水中污染物的吸附相 互作用得到加强,从而去除污染物、降低水样的 COD。 化学、生物酶和物理法处理对水样中Ca2+ 的去除 率分别为42.7%、34.4%和6.35% (见图2(b))。电絮 凝法对水样 Ca2+ 的去除率为 56.7%,高于其他 3 种方 法。水样中的DCS电离后在溶液中呈电负性,并表现 出一定的静电稳定性。DCS中的羧基与Ca2+ 反应形成 不溶性沉积物[14] 。此外,电絮凝加速了DCS的絮凝, 提高了DCS与Ca2+ 的反应速率。
2. 3 电流密度对电絮凝处理的影响 在2. 2的基础上,以铝为最佳阳极材料,探究电 流密度对水样浊度、COD和Ca2+ 去除率、DCS含量的 影响,结果如图5所示。由图5可知,当电流密度为 0.4 A/m2 时,水样的 COD、Ca2+ 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 20.7%、17.8%和26.5%,DCS含量基本没有变化。当 电流密度增大至115 A/m2 时,水样的COD、Ca2+ 和浊 度去除率分别为72.0%、60.3%和96.0%,DCS含量大 幅降低,为1.03 g/L。当电流密度进一步增大时,各 项参数并没有明显变化。根据法拉第定律,电流密度 增大可以增加电极材料的溶解速率,更高的电流密度 可以更快地处理污染物,使得“牺牲”的阳极金属离 子浓度增大,增加了絮凝体的形成[19] ,因此,污染 物的去除效果也有所提高。考虑到继续增大电流密 度,水样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改善不明显,后续实验中 选择电絮凝处理的电流密度为115 A/m2 。
2. 5 电絮凝沉降絮凝体分析 OCC造纸废水沉降物(空白组)和在最佳条件下 处理生成的絮凝体(絮凝体)的EDS和XPS光谱图如 图9所示。如图9(a)和图9(b)所示,絮凝体的Al元素 和Ca 元素的含量高于空白组的,表明该方法成功从 OCC 造纸废水中捕获了大量的结垢物质[22] 。图 9(c) 为絮凝体与空白组中Ca元素的谱图对比,从图9(c) 可以看出,空白组和絮凝体中的Ca 元素均在结合能 350.7 eV和347.1 eV处出现峰值,但絮凝体在这两处 的峰强度均大于空白组。图 9(d)为二者 Al 元素的 XPS 谱图对比,Al 元素在 74.5 eV 处出现峰值,且絮 凝体的峰强度大于空白组;这是由于DCS中的胶体物 质与水中存在的 Ca2+ 反应,Ca2+ 被富集,产生不溶性 的沥青沉积。铝作为阳极材料在电解过程中持续溶 解,形成的Al3+ 转变为Al(OH)3,随后Al(OH)3聚集的 沥青沉淀变成絮凝物,因此絮凝体的峰强度更大。
3 结 论 本研究对比评估了电絮凝法、物理法、化学法和 生物酶法对模拟废旧箱板纸(OCC) 造纸废水的处理 效果;探究了阳极材料、电流密度、电极距离和反应 时间对OCC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优化了电絮凝法处 理的最佳工艺条件,主要结论如下。
3. 1 电絮凝法可以同时去除OCC造纸废水中的胶黏 物和Ca2+ ,解决困扰废纸回用的胶黏物障碍和废水厌 氧颗粒污泥钙化两大问题。
3. 2 电絮凝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:铝为阳极材料, 电流密度、反应时间和电极间距分别为 115 A/m2 、 60 min和5 cm。电絮凝处理后,水样的COD和Ca2+ 去 除率分别为75.3%和64.5%,浊度和DCS含量分别下 降了97.1%和43.7%。
3. 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(XPS)、场发射扫描电子显 微镜 (EDS) 分析均证明,电絮凝处理可同时去除 OCC废水中的DCS和Ca2+ ;表明电絮凝处理技术是一 种可用于高钙再生纤维造纸废水的、低成本、高效率 的新型处理方法。
相关文章
- 气浮法处理含油污水的工艺优化研究 2020-06-21
- 微生物絮凝剂净化废水实验研究 2020-10-30
- 沸石去除废水中磷的研究进展 2022-03-01
- 高分子复合絮凝剂作用机理及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1-12-15
- 改性膨润土去除含磷废水实验研究 2022-03-10
最新文章
- 城镇污水处理厂全流程水质管理方法分析 2023-01-29
- 高排放标准下某高新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 2023-01-16
- 一种树状多支化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 2023-01-14
- 地层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偏高原因分析与治理 2023-01-13
- 浅谈胶印润版液的净化循环使用 2023-01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