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 要: 鞍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4 套焦炉荒煤气回收净化装置使用的低温循环水系统,由于其水温低且属闭路循 环,因此在设计时未考虑任何水处理措施,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,使用低温循环水的初冷器、粗苯换热器及制冷机组 中换热管束发生了严重的结垢腐蚀现象,已经影响设备换热效率及使用寿命,并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。通过采取全 面水质检测诊断、化学药剂处理改善以及日常监控管理,有效改善了制冷低温水水质,延长了相关换热设备使用寿 命,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,换热效率稳定。
关键词: 低温循环水; 水质改善; 换热效率; 设备寿命
鞍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现有 4 套焦炉荒煤气回 收净化装置,总处理能力约 40 万 m3 /h。其鼓冷、脱 硫、粗苯等工序所使用的 16 ℃低温循环水,由 10 台 总制冷量为 5. 28 万 kW 的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组 产生,总循环量近 6 600 t /h,经过初冷器、板式换热 器等换热设备与煤气等高温介质换热后水温升到 23 ℃,再回到制冷机降温到 16 ℃ 循环使用。制冷 机组低温循环水系统运行原理见图 1。由于低温循 环水系统温度低且属闭路循环,因此在设计时未考 虑任何水处理措施。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,使用低 温循环水的初冷器、粗苯换热器及制冷机蒸发器换 热管束发生严重结垢腐蚀现象,已经影响换热效率 及设备寿命,并带来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,因此改善 低温循环水系统水质势在必行。
1 低温循环水水质检测及问题诊断
1. 1 观察换热器管束 通过对问题较严重的三回收初冷器低温段开盖 检查发现,换热管束内壁有大量的红褐色瘤状物附 着。对红褐色瘤状物进行了取样检测,从检测结果来看,红褐色瘤状物中铁含量占 57. 66% ,高达一半 以上,经过 550 ℃ 灼烧失重判断,有机物含量将近 10% ,初步判断红褐色瘤状物为铁细菌大量繁殖产 生的锈瘤以及菌藻滋生残留物质,瘤状物检测成分 具体数据见表 1。
2 低温循环水系统水质改善
2. 1 清洗预膜阶段 由于一、三回收的低温循环水系统已运行多年, 锈瘤及菌藻滋生物等已长期附着在换热器内管束和 循环水管道中,且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垢下点腐蚀,因 此必须采用比较温和的清洗预膜方式,对附着的锈 瘤及菌藻滋生物进行清洗剥离,并在管束表面形成 有效缓蚀膜,避免清洗预膜后出现次生漏点。 选用主要成分为 HEDP 和 BPTC 的清洗预膜药 剂,该药剂对换热器管壁上的沉积氧化物有良好的 溶解作用,并能够有效减缓碳酸钙、磷酸钙等硬垢形 成,对高浊度、高铁的循环水系统有良好的分散性 能。采用一次性高浓度投加方式,迅速使循环水系 统中药剂浓度( 以总磷计) 达到 20 ppm。水中 pH 控制在 5 ± 0. 5,呈现弱酸性,对换热器内管束及循 环水管道中附着的锈瘤及菌藻滋生物等,进行逐渐 的清洗分解剥离,与此同时药剂中附配的硫酸锌在 金属表面快速形成缓蚀膜,抑制阴极反应。清洗预 膜期间,对总磷、pH 值及铁离子浓度指标进行定时 的人工监测,及时补充药剂量,维持水中药剂浓度及pH 值。根据铁离子浓度监测结果,三回收低温循环 水系统铁离子浓度最终稳定在 30 ppm,一回收低温 循环水系统铁离子浓度最终稳定在 25 ppm 后,药剂 浓度继续维持 3 h,即达到清洗预膜终点,后经系统 补水排污置换,各系统铁离子浓度指标降至 1 ppm 以下,清洗预膜阶段结束。
2. 2 日常缓蚀阻垢及微生物控制阶段
2. 2. 1 日常缓蚀阻垢控制 采用集缓蚀阻垢作用于一体的水处理方案化学 品,用于日常碳钢管束表面缓蚀膜补充,并减缓钙、 镁离子硬垢形成。按 28 ppm 浓度( 按补水量计算) 冲击投加至低温循环水系统吸水池中,采用每天人 工化学检验的方式对药剂浓度进行监测,控制循环 水系统中药剂浓度( 以总磷计) 维持在 2 ~ 5 ppm( 按 保有水量计算) 。药剂浓度一旦低于下限,及时对 系统进行药剂补充,pH 控制在 7. 5 ~ 8. 7。 由于制冷机组中换热管束为铜材质,采用投加 铜缓蚀剂的方式对铜管束进行缓蚀保护,按 5 ppm 浓度( 以保有水量计算) 冲击投加至低温循环水系 统吸水池。
2. 2. 2 日常微生物控制 低温循环水系统蒸发量及排污量极低,循环水 在系统中停留时间非常长,各种有害离子及菌藻的 养分聚集较多,加之回水温度维持在 23 ℃ 左右,这 一环境及温度特别适合菌藻繁殖生长,如不加以控 制,就会产生严重的生物污垢。当出现污垢沉积时, 不但影响换热器换热效率,同时产生严重的垢下腐 蚀,这时缓蚀阻垢剂及一般杀菌剂便无法充分发挥 有效作用。 采用定期冲击投加块状强氯精杀菌剂方式,来 控制日常系统中菌藻的繁殖生长,防止生物污垢形 成及沉积。强氯精是一种广谱、高效、低毒的氧化性 杀菌剂,含三氯异氰尿酸 90% 以上,几乎对所有的 真菌、细菌、病毒芽胞有杀灭作用,其块状产品还具 有一定的缓释性能,能够长期稳定地有效杀菌。日 常按 15 ppm 浓度( 以保有水量计算) 冲击投加到低 温循环水系统吸水池,每周投加 1 次。
3 低温循环水系统日常水质监控 ( 1) 按周期对低温循环水系统进行水质取样检 测,每周对铁离子浓度检测不少于 1 次,每月对异养 菌浓度检测不少于 1 次。 ( 2) 采用在系统中悬挂挂试片的监测方式,对 水处理效果进行日常监控及效果评价。每月对悬挂 于系统中的铜及碳钢材质的挂试片腐蚀率及结垢率 进行化学检验,每块挂试片悬挂于循环水系统中的 时间不少于 1 个月。
4 低温循环水系统水质改善效果 采取水质改善措施后,从 2019 年夏季制冷机组 低温循环水系统运行时开始( 每年 4 ~ 10 月运行) 在 一回收、三回收低温循环水系统连续实施应用,经过 7 个月的实施,低温循环水系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。 通过各系统挂试片及水质检测,其各月腐蚀速率及 结垢速率均达到控制标准要求,异养菌及铁细菌浓 度得到有效控制,水质改善后低温循环水系统水质 检测具体数据见表 4。
相关文章
- 中 水 回 用 与 节 水 2020-10-21
- 絮凝法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(二) 2021-08-31
- 膜生物反应器联合工艺处理合成制药废水的中试 2020-07-16
- 新型污油泥破乳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2022-10-26
- 亚硫酸盐对偶氮染料橙黄Ⅱ的脱色效能及机理研究 2020-10-19
最新文章
- 城镇污水处理厂全流程水质管理方法分析 2023-01-29
- 高排放标准下某高新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 2023-01-16
- 一种树状多支化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 2023-01-14
- 地层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偏高原因分析与治理 2023-01-13
- 浅谈胶印润版液的净化循环使用 2023-01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