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反渗透(RO)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、自来水软化和各类废水处理,但是,在反渗透处理废水过程中存在膜污染的问题,从 而,严重影响过滤效率阻碍反渗透膜技术推广。为了研究、控制膜污染问题,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,发表大量文献。本 文基于反渗透膜污染的文献整理得出以下观点:(1)在处理废水过程中,不同的废水具有不同的污染组分,会引起不同的污染现象。 (2)膜污染的类型复杂,可归纳为生物污染、有机污染、无机污染和胶体污染,其中,生物污染对膜污染的贡献最大。(3)通过废水预 处理、膜清洗和表面改性等方法,可以控制RO膜污染;特别是采用生物处理法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,有利于减少生物效应,从而减 少RO膜污染。
关键词:废水;反渗透;膜污染
反渗透(RO)过滤是在外部压力作用下,使水透过半透 膜而形成净化水的过程。RO膜是RO过滤的核心材料,是一种 特殊的无孔或小孔径半透膜材料;在外部压力作用下,水能 够透过RO膜,而水溶液中的溶质(包括单电荷离子)不能透 过。由此,实现水和溶质的分离,得到净化水。 RO过滤技术被应用于海水淡化、饮用水生产和废水处 理。RO处理废水存在膜污染的技术问题,影响过滤效率,阻 碍RO过滤技术的推广。为了解决RO膜污染问题,科学工作者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。因此,本文进行有关RO膜污染的文 献整理,论述RO膜污染的成因、污染机制和减少膜污染的方 法,以提高读者对RO膜污染的认识。
1.RO膜污染因素分析 在处理废水过程中,水中的颗粒会在RO膜表面堆积,形 成膜污染;导致膜压差增大,水通量降低,脱盐率降低。为 了找到膜污染的成因,科学工作者进行污染机制研究。 清华大学黄霞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肖康副教授,以煤 化工的实际二次废水为原料,通过RO膜过滤,得到渗透液[1]。 结果表明,二次工业废水的中性成分对RO膜的污染有很大的 影响,膜表面的主要有机污染物是废水中所含的多糖和无 机硅。 日本Kiso等人用RO处理轧钢工艺废水,发现膜表面的污 染主要是CaSO4 ·2H2 O,有机污染物含量很低[2]。但是,污垢 层中的有机物质充当了无机污垢的粘合剂和保护膜,导致能 有效去除钙盐的沉积。 清华大学胡洪营教授,研究了不同性质的物质对RO膜污染 情况[3]。研究发现:污水中含有铁、钙和硅元素,容易在膜表 面堆积,并有助于废水中物质的沉积;无机污染主要与Fe元素 有关,Fe元素比其他元素更容易在膜表面发生沉积;含有P、N 等元素的废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,加快膜的生物污染。
2.膜污染机制 膜污染的机制很复杂,根据污染组分将膜污染分为胶体 污染、无机污染、有机污染和生物污染四种污染机制。 (1)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是膜过滤技术的致命弱点[4];其主要表现为细菌在膜表面的粘附和增殖,形成生物膜,导致膜的水通量降 低。生物污染的主要成分是微生物和细胞外聚合物,细胞外 聚合物主要由多糖、蛋白质、糖蛋白、脂蛋白或脂质和核酸 组成。
生物污染膜的形成可以分为有机物附着、微生物繁殖 和生物膜传播等三个阶段[4]。生物污染的具体过程:第一阶 段,存在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在膜表面堆积形成有机膜,有机 膜的存在改变了膜表面的亲疏水性,疏水性导致随机漂浮的 微生物在膜表面附着。第二阶段,微生物以有机物为食,繁 殖形成生物膜,该生物膜基本是由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构 成,污染基质来源于胞外聚合物。第三阶段,生物膜生长成 熟,形成生物污垢,并在流体剪切力作用下,发生部分开 裂、脱落和向外传播,加快膜体的污染速率。 (2)有机污染 有机污染主要是有机物附着在膜表面而形成污染层。有 机污染组分通常分为两类:天然有机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不可 生物降解有机物,其粒径分布为从纳米到微米,主要包括: 包括腐植酸、富里酸、胡敏素、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肽 类、氨基酸、脂肪和色素等许多小分子有机物[5];二级生化 有机物,是指经二级生物处理产生的有机物,包括多糖、蛋 白质、胺糖、核酸、腐植酸、富里酸及细胞组成物[6]。
胶体污染是指由胶体或颗粒引起的膜污染。常见的胶体 污染可分为无机颗粒和有机大分子两类。天然水中的主要无 机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硅、硅酸铝矿物、氧化铁和氢氧化物, 而水中的有机大分子污染物与有机污染成分相似[10]。这些 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可以结合形成胶体,而沉积在膜的 表面形成膜污染,如图4所示。
3.减少反渗透膜污染的方法 (1)预处理 RO膜污染与废水特性密切相关,对废水进行提前预处 理,有利于减缓膜污染速率,延长膜的使用寿命。过滤前, 废水需要通过微生物发酵、沉淀过滤和灭活等预处理,以满 足RO进水要求(SDI<3),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缓膜污染的 速率。 生物发酵预处理:主要是采用厌氧和好养发酵消除废水 中的有机质。 沉淀过滤预处理:一般放在生物发酵预处理之后,目的 是去除沉淀物和悬浮胶体颗粒。 灭活预处理:利用灭活剂的作用杀死引起膜污染的微生 物。游离氯、二氧化氯和臭氧是常用的灭活剂。此外,也可 以采用紫外线灭活。 (2)膜清洗 在废水净化过程中,定期清洗反渗透膜是一项非常重要 的操作,包括化学清洗、物理清洗以及两者协同清洗。选用 化学试剂一般是酸、碱和络合溶解剂,对污垢具有分散和溶 解作用;物理清洗,主要是大量水冲洗,结合机械振动,利 用流体剪切力去除污染物。 (3)表面改性 通过对传统反渗透膜的表面进行改性,可以有效克服抗 污染性差、抗氧化剂能力差、水通量低等缺点。目前,研究 者主要通过表面包覆、表面接枝、包埋亲水单体或纳米粒子 改性等方法,改变薄膜的表面性质(表面电荷、形貌、亲疏 水性)达到减缓污染的目的。 例如,在复合薄膜的聚酰胺活性层中加入氧化石墨烯, 提高薄膜的亲水性,从而提高薄膜的水通量、脱盐率和防 污性能。将具有杀菌功能的阳离子聚合物掺入表面,制备出 具有杀菌功能的改性RO膜;因而,反渗透膜本身具有杀菌功 能,可以抗生物污染。
4.小结 RO技术在处理废水时,由于废水组分复杂,膜污染现 象是难以避免的。膜污染可归纳为生物污染、有机污染、无 机污染和胶体污染等四种机制,其中生物污染对膜的影响最 大;所以,需要通过生物处理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, 需要通过自然沉降、吸附和过滤等方法,去除的残留有机 物;在进入RO过滤装置之前,必须对废水进行充分灭活;以 减少膜的生物污染的可能性,从而提高反渗透过滤的工作 效率。
相关文章
- 延迟焦化装置放空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改造 2020-11-19
- 铁基催化剂催化臭氧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结果与讨论 2019-12-04
- 河北省污水回用现状及对策的有关思考 2021-02-06
- 电絮凝技术对水包油型乳化液破乳的实验研究 2020-11-16
- 校园小区中水回用的经济技术分析 2020-10-23
最新文章
- 城镇污水处理厂全流程水质管理方法分析 2023-01-29
- 高排放标准下某高新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 2023-01-16
- 一种树状多支化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 2023-01-14
- 地层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偏高原因分析与治理 2023-01-13
- 浅谈胶印润版液的净化循环使用 2023-01-13